Double chocolate muffin

有一阵子没做巧克力点心了。想到家里还有好多巧克力,觉得是时候消耗一波了~

在biscotti和蛋糕之间犹豫了一阵,最后还是决定整个省事又能当早餐(?)的,就muffin了!

配方是参考Smitten kitchen的和这里的中和了一下。

Smitten kitchen是多年前在米国时偶尔看到的网站。我对他的配方有迷之滤镜和信任,类似雏鸟情怀吧。

然而虽然信任她的配方,总难免根据实际材料和心情随意发挥一下,所以最后虽然大体是按她配方材料的2/3 scale的,但是加加减减也有些差异。

我的实际配方(12个小cupcake):

  • 约145g面粉
  • 约30g玉米淀粉(原配方无)
  • 约40g星巴克可可粉(清空最后一点余量)
  • 约50g食用油+20g融合的黄油(纯粹因为我想消耗一点黄油,又不想蛋糕太凝实)
  • 两个小鸡蛋
  • 约80g牛奶
  • 约75g老广州酸奶(原配方按比例应放约140g+的plain yougurt,嘛,就意思一下吧)
  • 约50g红糖(下次要记得先尽量碾碎搓散甚至过筛!)
  • 约30g炼乳(原配方无,纯粹因为我想感觉把剩的炼乳用掉)
  • 约1/4 tsp盐
  • 一撮速溶咖啡(原配方无)
  • 1/2 tsp baking soda
  • 1/2 tsp baking powder(原配方无,我怕减了酸奶小苏打发不起来,以防万一……最后蛋糕膨胀得挺厉害)
  • 约130g各种(55%-72%可可含量的)巧克力,搅碎(因为我没有chocolate chips又懒得切)

配方列表这么长纯粹是因为我随意加了一些,而原配方的vanilla extract我多年没见过了自然是没放的……所以自行增减一些材料完全无妨,吃起来口味不会有啥大区别。

糖量比原配方减了不少,一方面是因为酸奶、可可粉都含糖,何况我还加了炼乳;另一方面米国人的配方都齁甜,我配方里这个糖量出来足够甜了。

做法我基本follow原文顺序,在大盆里搅匀油、糖(一定要先碾碎搅散再加到湿料中)、炼乳、牛奶、酸奶后,再打入鸡蛋搅匀;然后撒盐和小苏打充分搅匀。在另一个盆里把面粉、玉米淀粉、可可粉、泡打粉混合后筛入湿料搅拌到没干粉后拌入巧克力碎。

这个面糊相比我在b站看到的一些巧克力muffin的batter略微偏稀,不过最后烤出来也没啥问题。

小蒸烤箱170度烤16-18分钟。

因为受热不均,边角果然又出现了滑坡形的奇怪蛋糕,不过大多看着还正常:

掰开还挺诱人的,看着就很moist有木有?深色的是半融化的巧克力。

传说中的生巧

前两天做月饼开了一盒淡奶油,只用了一点点。这两天一直寻思着怎么赶紧把开封了的淡奶油用掉,看了各种馅料配方后突然灵光一闪:我肖想已久的生巧克力会用到奶油啊!

于是猛烈研究配方,发现巧克力和淡奶油及其它用料的比例各个不一。不过总结一下:主要用可可含量高的黑巧的话,除非喜欢苦涩口感,否则可以加点糖或水饴/蜂蜜;可可含量高的巧克力相比含量低的牛奶巧克力添加的奶油也可以更多;如果巧克力相对奶油比例较低且不加黄油,有的配方会加吉利丁帮助凝固(?)或许还增加顺滑口感;有些配方会加朗姆酒之类增加风味。

我家里有从含量近40%的牛奶巧克力到55%、64%、72%的巧克力都有,于是我每样抓了一把混合(不过用的最多的是55%和64%的),剩下的也是想到啥加啥,最后还因为前两天开了瓶炼乳怕用不完放坏了,就加了半勺炼乳……后来有点后悔,因为巧克力最后偏甜了(虽然冷藏后没那么明显)。

如果想看个网上的简单配方,可以参考这个:https://onepotonly.com/nama-chocolate/

我做之前并没看到,不过做完看了一下,感觉确实大同小异。

我的配方:

  • 200g混合巧克力: 约20g牛奶巧克力(个人感觉牛奶巧克力可以多放点,但我只剩这么多了)+ 约40g 72%的黑巧 + 约80g 64%的巧克力 + 约60g 55%的巧克力——没有理由,随手拿的
  • 180g淡奶油或 heavy whipping cream甚至鲜奶油
  • 约20g黄油(如果前面脂肪含量够高可能可以用更少量或省略黄油)
  • 半勺炼乳(毫无必要)
  • 可可粉用于装饰(我没整)

做法:

小火加热淡奶油和黄油至微沸(据说80度左右较好。不能沸得太厉害,否则很容易扑)离火,倒进切碎的巧克力后搅拌至丝滑糊状,再倒入铺好油纸的容器中放冰箱冷藏4小时以上或冷冻2-3小时。

我冷藏了3小时左右又放到零下5度那层冻了两小时取出是这样的:

微微有些软的质地,不是硬邦邦的那种。用软硅胶模冻的,所以周边不是很齐整。

切的时候要用窄刀蘸热水擦干后切,会很好切开且切面光滑。

如果用冷菜刀切就会是下面这样(泪),切面非常不利落,巧克力糊在刀面想拔出来极为费劲:

吸取教训换刀蘸热水切后迅速整成小块,质地像毫无冰渣的冰淇淋:

咬一口,老实说这个质感是真的丝滑诱人,略软糯而且冰凉爽口,虽然带着浓郁的巧克力香气但是又给人完全不腻的假象,要不是有点甜我可以吃n块!如果撒上可可粉中和一下甜味应该会更好吃~(但是麻烦,就算了)。

Moist double chocolate cake/muffin 及可可粉知识

用普通食用油做的巧克力蛋糕,方子大致参考这个:

【没别的,就好吃一点儿罢了-哔哩哔哩】

和这个

https://sugarspunrun.com/double-chocolate-muffins/#recipe

类似后面的muffin和chocolate cupcake方子还有一些,基本都同时用了baking powder和baking soda+sour cream/greek yogurt或其它酸性物质中和baking soda。

但是当时我既没有sour cream也没有yogurt,就省了这两样,基本follow第一个视频里只用baking powder来发泡,最终感觉效果也挺好。

另外没有baking chocolate,就拿普通的54%-70%黑巧克力(家里各有一些,因此混用)搅碎了拌进面糊,感觉也没有啥影响。

因为是上周做的,很多细节记不清了,以下是大致印象:

Ingredients(7寸圆模可烤出约一寸半厚蛋糕):

  • 约65-70克面粉(用的约11%蛋白质含量的普通中筋粉);
  • 约20克玉米淀粉;
  • 约45克可可粉;
  • 一个蛋;
  • 约100克牛奶;
  • 约50克食用油;
  • 约6克泡打粉;
  • 约38克糖(因我用的可可粉里含糖,所以比原配方糖量减了一些);
  • 一小撮盐;
  • 约60克黑巧克力剁碎/搅碎。

步骤:

油、糖、牛奶、鸡蛋搅拌均匀;另将各种粉类混合后筛入牛奶混合液中,翻拌至刚好融合好(一定不要过度搅拌),然后倒入碎巧克力拌匀。

空气炸锅预热到180度,将蛋糕糊放进去烤大概(我忘了)15-25分钟吧,总之表面按着能回弹或牙签戳下去没挂稀糊应该就够了。

成品味道还不错,并且可以自我欺骗没放黄油所以比brownie要,呃,清淡:

P.s.

因为之前买的星巴克可可粉快用完了,想买新可可粉时被好时的natural unsweetened和extra dark cocoa powder整得有点昏,就去查了一下两者区别。

原来好时的extra dark实际上就是alikalized(碱化)cocoa powder,又名dutch processed cocoa powder —— 主要因为碱化处理的发明者是荷兰人Van Houten父子:

他们发现天然可可豆经碳酸钾溶液处理(浸洗?)后,其中的酸性被中和,因此磨成粉后颜色更深,而去除了酸味的口感,可可香气也更加醇厚浓郁(虽然营养成分有所流失,比如抗氧化剂黄酮醇下降了)。

所以在烘焙时,natural cocoa powder由于其天然酸性,一般更适用于有baking soda的配方中;而碱化可可粉由于已经被中和了酸性,一般更适用于只有baking powder的配方中。

虽然natural cocoa powder的口感不太适合那些直接撒可可粉在表面装饰点缀的甜点,但用于baking时它可以替代大部分需要碱化可可粉的配方。而碱化可可粉由于起不到中和碱性的作用,一般则比较难以替代那些需要natural cocoa powder的烘焙配方。

所以十分不严格地说,natural cocoa powder可能更偏“baking cocoa powder”(尤其各种“美式”烘焙配方),而碱化可可粉更适用于冲饮之类。

有很多讲烘焙时如何根据不同可可粉调整配方的文章,比如:

https://joythebaker.com/2013/10/baking-101-natural-vs-dutch-processed-cocoa-powder/

https://www.kingarthurbaking.com/blog/2020/07/15/dutch-process-vs-natural-cocoa